导航菜单
首页 >  川大学子在第十六届挑战杯省赛中荣获12项一等奖捧得  > 喜报!我院学子在全国第十七届“挑战杯”红色专项赛中获佳绩!

喜报!我院学子在全国第十七届“挑战杯”红色专项赛中获佳绩!

喜报!我院学子在全国第十七届“挑战杯”红色专项赛中获佳绩!

发布日期:2021-06-10 作者:来源:团委、学生会宣传部

5月16日,以“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为主题的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圆满落幕。

 

(图为参赛选手大合照)

在本次比赛中,我院学子主持或参与的项目从全国各高校六万余份作品中脱颖而出,入围全国线下评审环节,最终获得了3个全国特等奖,1个全国一等奖。具体情况如下:

奖项

参与情况

我院参与学生

项目名称

特等奖

主持

高梓霏、李子威、李君仪、卢珧

《大厂记忆不老,三线精神永传:城市空间生产下的集体记忆传承研究一一基于成都420厂的调研》

特等奖

参与

刘慎言

《巴蜀青年播春风 川大学子薪火传——关于川大师生对四川地区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贡献的调研报告》

特等奖

参与

任佳鸣

《长征精神助力脱贫攻坚报告——以国家级贫困县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为例》

一等奖

参与

刘恣杰

《在山的那边:支教扶贫扶智模式助力脱贫攻坚的调查研究》

自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开展以来,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考古文博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号召,落实宣传对接,联合教研科室以提升项目质量,打造精品项目,以带动我院学风建设。

项目《“大厂记忆不老,三线精神永传”城市空间生产下的集体记忆传承研究一一基于成都420厂的调研》由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范瑛、讲师赵淑亮两位老师共同指导,成员由高梓霏、李子威、车宇轩、李君仪、卢珧和朱颖6位同学组成,来自多个专业,涵盖历史学、文学、艺术学等多个领域,能够进行思维互补、学科交叉互助。

 

(图为团队合照)

作为三线时期四川最大的军工企业,国营420厂为祖国的航空事业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曾经辉煌的三线企业不得不面临新时期的严峻考验。21世纪以来,随着大批工业遗址的废弃、第一代建设者的相继老去,有关三线建设的集体记忆正在淡化与失落,三线精神的传承遭遇挑战。基于此背景,该项目聚焦于四川的三线建设,并以成都 420 厂作为研究的中心,利用实地调研和口述史访谈等方法,从工业遗址的保护与利用、遗留群体的集体记忆传承和三线建设精神的传承这三个层面出发,并将这三个层面有机结合,使其焕发出新时代的生命力和多样价值,从而为弥合不同群体、不同代际集体记忆的分离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碰撞寻求路径,以此弘扬三线精神,引导行为实践。团队成员密切配合,彰显各自优势,凭借突出的沟通及社交能力顺利完成口述访谈,依据敏锐的文化洞察力展开实地走访调研,发挥独特的艺术鉴赏力进行实地素材拍摄,借助扎实的理论基础及充分的求知热情完成对项目意义的挖掘。

 

(图为小组成员正在调研)

项目《巴蜀青年播春风 川大学子薪火传——关于川大师生对四川地区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贡献的调研报告》由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陈廷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冯兵和艺术学院副教授杨怡静三位老师共同指导,由叶子、高源丰、刘慎言、李宣萱、张丹、吴周阳、曾理然和周敏八位同学组成团队。

 

(图为团队合照)

该项目选取四川大学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王右木、吴玉章、杨闈公、廖恩波等人的事迹为重点考察对象,通过文献梳理、实地调研、深度访谈等方法,梳理马克思主义在四川大学以及在四川各地的早期传播情况。研究旨在从整体出发,探讨川大师生为马克思主义早期在川传播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从细节出发,挖掘典型人物细腻的曲折与斗争;最后落脚于现实,从历史中看到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力量,感受党组织建设的艰辛历程,使我们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永远跟党走,肩负起传承川大红色文化的历史使命。

 

(图为团队成员正在调研)

    项目《长征精神助力脱贫攻坚报告——以国家级贫困县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为例》由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润秋,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李建华,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宋莉三位老师共同指导,由罗钰婷、元洁、姜力月、卢霞依、杨慧、刘忠诚、高杰、李瑞鸿、杨玥、任佳鸣十位同学组成团队。

 

(图为团队合照)

实践团队致力于深入挖掘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的表达,探索长征精神与脱贫攻坚之间的联系。通过文献研读、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内容分析等多种方式,让实践团队在调研中体会长征精神的伟力。团队去往国家级贫困县——见证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全过程唯一县的古蔺县,感悟长征精神的内涵,总结长征精神引领和指导古蔺县脱贫攻坚的实践经验。通过回顾革命年代的“万里长征”,让参与学生进一步深化了对党的情感认同,坚定走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新长征路”!

 

(图为团队进行调研拍摄照片)

项目《在山的那边:支教扶贫扶智模式助力脱贫攻坚的调查研究》由四川大学校团委校团委副书记姜新、华西药学院党委副书记章程和华西药学院专职辅导员褚志文三位老师共同指导,由熊坤、杨青欣、周乃兴、陈睿颖、刘恣杰、郑慧玉、徐忱卓七位同学组成团队。

 

(图为团队合照)

团队聚焦四川省凉山州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深入国家级贫困县甘洛县、昭觉县、美姑县等地开展实地调研,考察川大研支团的工作成效和精神内涵,聚焦以研究生支教团为代表的青年力量,总结了青年群体助力教育扶贫扶智的实践成果与实现路径。团队视频《索玛花开入川海》全景呈现了青年学子在脱贫攻坚红色精神的引领下脚踏实地、倾力奉献,将扶贫与育人相结合,将立德树人的课堂转化为教育扶贫的战场,以青年大学生之力,带领当地学子受教育、感党恩、长才干、做贡献,为打赢教育扶贫战汇聚青春力量,号召广大青年学生感悟红色精神,投身乡村发展实践,在实践中践行脱贫攻坚伟大精神。

 

(图为团队进行调研拍摄照片)

本次我院学子“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所取得的成绩皆是同学们厚积薄发的结果。我院一直以来都打造学风引领活动品牌,每年举办1期“箐英”双创项目大赛、4期“历史大观园”,承办3期学术大讲堂、4期“挑战杯”国学知识竞赛系列活动,本年度还举办了双创系列教育讲座,引导同学深入探寻我院各学科的魅力;同时每年都会承办高规格的学术论坛,为我院学生提供接触学术前沿的宝贵机会。

同时,为增强思想引领,凝聚青年力量,我院一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思想宣传和团学教育方向,围绕着党的十九大精神、团的十八大精神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以“线上+线下”的学习模式,在院内积极开展了网络思政宣传、联合团校、青禾计划、座谈会、主题团日、主题思政课等活动,切实提高广大团员青年政治思想觉悟,以达到“育德树人”的目的。

相关推荐: